自學練習
評論
練習一:確立文章論點
<寫作指導寫作練習>
寫作練習
細閱以下一篇評論,根據之前所教授的步驟,分析篇中的「評論對象」,並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上海繁華

在一百七十年間,上海由長江口的小漁村,發展成為如今這樣一個經貿繁盛的東亞第一大都會,正是近代中國轉型發展的典型寫照。上海就是近代中國面對歐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衝擊,做出調適應對的一個縮影,這個城市的複雜變貌,整個城市呈現的一種心理氣質,也反映出近代中國大變局中,一種隱身在文化內裡的創傷和療癒,這些現象既複雜又迷人,引起許多人的討論。

葉文心的《上海繁華》雖說是許多討論作品中的一個新作,不過這個相對來說用小篇幅完成的書,卻是一個長時間學術研究的濃縮,因此在字裏行間和篇章附註裡,都會看到其中紮實深厚的資料素材。葉文心是一個細心也有技巧的寫手,她在浩瀚煙渺的文獻中,挑選出許多最有人間煙火的小民故事,避免了學術著作的疏離冷僻,也描摹出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上海。

留心的讀者一定可以看出來,《上海繁華》的主體雖然是上海,但作者的用心,卻是這個起伏變幻城市面貌背後,那個中國文化和心靈的改造過程。她由儒家傳統對商人的定位,講到清代儒商如何刻苦自勵,力求晉階,而上海的華洋通商,卻造就出新一代的「買辦」商人,這些人或許不得不揚棄過去在崇儒抑商傳統中,儒商努力培養的省儉美德,卻也因而引入了近代資本主義的專業新知和內裡精神。上海的文化或上海的城市性格,正是因此而來。

在那個新舊交替的過程中,傳統文化難免要發揮影響力,《上海繁華》中提出「商戰」觀念的清朝近代化代表人物,是以儒學傳統自居的曾國藩,大家都看得出這個「商戰」,不祇是資本市場上的爭戰,更是中國文化裡的一場內戰,「勝者慘勝,敗者慘敗」。

《上海繁華》的注目焦點,其實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降,一段近代上海的轉型發展時期,葉文心利用許多可靠的個人文件、記敘和信函,來重建那個動盪和戰爭的時代中,一個個小人物真實的掙扎求存的情況。這些細節有時看起來或許顯得瑣碎,卻最能夠真實呈現上海為什麼成為上海的道理。跟隨《上海繁華》裡那些由書信和文章描繪出來的故事,似乎就走進了上海的弄堂,在那些急促尖銳的上海話語裡,原來是有如此多的生活滄桑。這一部分或許正是葉文心過去長久浸淫學術文獻,所累積的深厚學力,讀者可以由書中引述的文字,對照著每一章節後附的詳細註釋,更深入地找尋出許多細節,感受那個城市的真實脈動。

《上海繁華》也對中國抵抗日本武力侵略時期的上海,做了深入的討論。一九三七年上海淪陷之後,這個原本已因為殖民租借而自認高人一等的半洋半華城市,一下子又落入一個進退失據、衣食無著的窘境。《上海繁華》利用銀行的「金飯碗」地位,以及汪精衛南京政府和重慶政府的對立鬥爭,反襯出上海人在政經鬥爭和社會經濟地位對立中的心理變化,許多無隔宿之糧、陷於絕境貧者寫給大百貨公司老闆的求救信,對比戰時上海一些階層的紙醉金迷,也更注定了上海後來會由一個能提供新理想社會共產主義者來接手的宿命。

如同《上海繁華》的終章所說,今日上海的風華變貌,無疑是共黨中國治下的成就。儘管相對於深圳珠江三角洲,上海是一九九二年以後才快速發展的,起步雖遲,但到底底蘊深厚,條件得天獨厚,很快造就了如今這樣一個無可匹敵的世界金貿中心地位。《上海繁華》用了三百頁的深刻敘事,寫下一個很清楚的結語。面對二十一世紀上海必要有的世界地位,《上海繁華》是一本最值得細嚼的佳作。

(來源:知識‧通訊‧評論,11/1/2010;為便於教學,文章略經刪改。)
步驟1: 辨析評論的性質和對象
  • 評論性質
  • 評論對象
步驟2: 分析評論對象
  • 評論背景
  • 不同立場
  • 相關理據
步驟3: 確立評論點
<寫作指導寫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