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練習
評論
練習五: 總結全文立場 —— 結論 返回內容擬寫目錄
學習目標: ‧學習圓滿收結全文的方法。
  ‧掌握撰寫「結論」的技巧。
寫作指導

「結論」是評論文章的總結部分,歸納全文見解,圓滿收結。結論可運用多種不同的收結方法,主要配合「引論」與「本論」的論證過程,使文章渾然而成一整體。下面介紹一些收結方法:

  1. 回應前文,歸納論點
    評論較常採用這種方法,回應前文所提出的論點和論據,作出整合及歸納,再一次交代中心論點,重申主張。
  2. 歸納推論,揭示論點
    又名「卒章顯志」。某些評論,在引論和本論部分先通過層層剖析,推論問題,引起讀者思考,而到結論才把中心論點交代出來
  3. 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
    若前文已「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結論便可以「提出建議」,根據前文所提出的問題、弊處等,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法。建議毋須冗長,只須概述意見,點到即止即可。
  4. 引申問題,提出忠告
    也可以從主要論題,引申到其他相關的問題,提出忠告、疑問,引發讀者進一步思考,這樣可使文章看起來更宏觀、全面。

示例一(事件評論)
一條生命 敗給網絡虛擬世界

(引論)一個即將失去生命鬥志的網民,卻還能在臉書上「實況轉播」自己燒炭自殺過程,而網友的群聚性,則停留在按「讚」與片段文字的參與規勸。但虛擬的文字力量不夠,能夠積極阻止的真實人力—警察與社福人員並未能及時介入。一條生命,敗給了虛擬的網路世界!

……

(結論)「臉書」能群聚社會力,如同布希亞描繪的仿真與擬像的世界,網民年紀太小與不成熟地接觸這樣的虛擬世界;網路能加速資訊交流,然而缺少深層的思考、實踐與感動,按下一個「讚」,慢慢成為無感的行為,符號成為空虛的交替,實在可惜

(來源:綜合新聞網,28/3/2012)
文章中心思想是批評網絡世界缺乏人與人之間實質的關愛,人情冷漠;先在引論中從「自殺事件」引出論題,最後在結論中總結全文,重申論點,使論述清晰、有力。
示例二(文化評論)
故宮別只做「景點」,觀眾也莫當「遊客」

(引論)故宮開放面積將擴大到76%,故宮可能變得更具文化內涵——在一系列的新聞事件之後,故宮的新舉措令人關注。不過人們在對故宮報以期望和要求的同時,也應該學會真正把故宮視作一個文化機構,而非旅遊景點。

……

(結論)在持續數年之後,故宮書畫館的日常展覽似乎已經放慢了更新速度,當然不能說這一定與觀眾反響有關。但如果人們越來越有文化意識,在進入故宮之前願意花一點時間去瞭解「門道」,故宮的文化服務就必須跨上一個新台階。說到底,故宮屬於公眾,我們期望它在文化服務上更開放、更多元、更貼近,首先就要學會真正把它當做一個文化機構

(來源:人民網,16/2/2012)
文章中心論點是「人們應學會真正把故宮視作一個文化機構,而非旅遊景點」;結論重申論點,並建議公眾多花一點時間瞭解「門道」,簡要地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
示例三(思想評論)
權力能否重建道德?

(引論)道德管的是人心,而政府管的是人的行為。如果人心也由政府來管,則必然會出現事實上的政教合一現象,與現代的憲政理念背道而馳。所謂憲政,其目的其實就是限制政府權力。

……

(結論)不過,有人可能會說,既然政府不能做,個人好像也無力,那麼如何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質,走出道德危機?我以為,還是要允許社會、個人在精神文化領域的自由探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道德的維繫,其實常在於某種宗教、某種信仰、某些精神上的先驅以及精神作品的支撐。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宗教、信仰去自由選擇,有一大批思考者與實踐者自由地創造出優秀的精神作品,我想,我們民族的道德水準會在多樣化的探索中趨於一致,會在反思與振盪中不斷提高。

(來源:求是理論網,23/3/2012)
文章主要論證的是「權力」與「道德」的關係,指出「人心」不能用「權力」來管治。在結論中,作者進一步探討應如何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質,強調精神文化的「自由探索」,讓讀者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