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斷章看出全局  同理心的思考(三之三)

要從斷章看出全局

有一年,學院的現當代文學欣賞課程選教卞之琳的《斷章》。這首小詩只有四句,三十多字。

卞之琳《斷章》

你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天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我就跟同學說,我做過資料搜集,發現這首小詩有很多文章討論過,歸納下來,就詩歌的主題約有四種說法。第一,有人說這首小詩著重“裝飾”,表現了一種人生的悲哀。第二,有人說這首小詩著重哲理,談相對性。第三,有人說這首小詩是一首愛情詩:(1)“那裝飾了別人的夢的人無疑是女人”;(2)“你正被人悄悄愛著”;(3)“你愛別人,我沒有辦法;我愛你,你也沒有辦法。”(4)“寫出了人對情的無奈,及情對人的捉弄。”第四,有人說這首小詩的主題並不確定。你認為這首詩要表達什麼呢?為什麼?

在眾多的資料之中,較多文章從愛情的角度解讀小詩。無獨有偶,課上以愛情為思考線索的組別也較多。為什麼較多同學以愛情為解說的入手方式呢?可能是因為我說過用愛情來解讀的文章寫得最多,也可能是受第三種說法的影響,也可能是受詩中的用語所影響吧。不知為什麼,那個“看”與“裝飾”的詞語特別能挑動年輕人的感情。不少同學根據自己的感情經驗來看詩,說樓上人看著橋上人其實是搞暗戀,橋上人看著風景也是暗戀,橋上人心中暗戀著別人,看風景其實是在暗戀。同學的解讀明顯是著色的思考,把自己的情感貫注到詩中去。

眼下這四種說法,第二種才是卞之琳創作和解讀《斷章》的方式。“看”和“裝飾”是表現主客相對的關鍵用語,去看的人和被看的人成為主與客;去裝飾和被裝飾兩者也一樣。主客相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卞之琳截取其中兩個主客相對的人生現象,以工整的句子,巧妙的組合,匠心獨運的安排寫就此詩。斷章取義中的“斷章”成為這詩的詩名,是取其字面義而非貶抑義。同理心的運用是要知己知彼,跳出自己的佑限,站在高處看,站在遠處看,了解自己及對方的思想立場,捨長補短加以學習。

賈人渡河

最後考考大家:話說有位商人出門做買賣,踫巧船翻遇難,他找著河上漂木呼救。有位漁夫救了他,還未等漁夫開口,商人就跟漁夫說會給他一百兩銀子。等漁夫救了商人上岸後,商人食言只答應給漁夫十兩銀子,更說漁夫一天的收入不多,現在驟然就得到十兩銀子,應該滿足。不多久,商人又一次渡河遇難,剛巧又踫上同一位漁夫,漁夫這次不去救他,說商人言而無信,漁夫看著商人沉下水中去。這是《郩離子》賈人渡河的故事。作者劉伯溫在故事後加上按語,認為商人重財輕命。如果用同理心的思考去看這個故事,你的看法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