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古典愛情》
不少人把小說視為消閒讀物。但對當代作家余華來說,他所寫的《古典愛情》,其用意絕不止於此。作品所交代的,是一個以顛覆為主要目的的愛情故事:以男主角柳生意欲考取功名為始,起初還記得這是父母的期待,後來在赴京路上偶遇富家小姐惠,便把雙親的心願忘記得一乾二淨;試後名落孫山,柳生回到昔日熱鬧的城鎮,驚覺人事全非,且有人肉買賣的事情。小姐淪為供人食用的商品,柳生強行贖回重創的小姐,繼而為其安葬,最後因偷看埋在地下、正值重生過程的小姐,最後落得孤單收場。作者苦心鋪陳,為的是要讀者從荒誕的戲碼,引發我們重新檢視小兒小女的面貌──愛情故事,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浪漫唯美,而作品所展現的,卻是讓小姐在柳生面前,展現肢體被砍掉的血腥殘暴。再者,余華存心打破大團圓結局的「規律」,故事結束的一幕,是在提醒讀,愛情不一定是朝暮廝守的。作品除了透過內容,傳遞作者鼓動逆流的意圖,還以「古典」來替故事命名,致力一洗才子佳人的刻板形象,為讀者帶來別開生面的寫作情景。
思果《愛書來》
思果是當代作家之一,以散文創作著稱。在他林林總總的寫作題材中,一般就是順手拈來,結合自身的學識修養和生活體驗,如《愛書來》便是一例。作者借此訴說自己對「書信」、「寫信」到底有何理解和印象。在這篇作品裡頭,我們可以讀到思果對書信的重視:他意識到今人因生活繁忙,書信漸漸以「形式」的姿態出現:人們為了便利省時,即以預先印備內容的信件,由寄件人勾選合用的項目便成;再配以一封由大忙人(作者的朋友)所寫、情摯懇切的長信,以感慨現代人,普遍無暇顧及這種可貴的情意的現象。余光中在〈不老的繆思——《提燈者序》〉裡提到「散文家無所依憑,只有憑自己的本色」。思果的這篇散文,如實的把自己的想法,借以事例鋪陳開來,忠實而詳細地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既明白書信的衰微,但也不忘收信的喜悅。
以上幾則作品,涵蓋作家的創作意念、對世情和現實的個人視角。如果我們願意細心閱讀,反覆感受、思考,大概可以或多或少,消弭由概有印象而來的距離感,甚至覺其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