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意在言外」是中國古代文學評論的重要概念。這個觀念是從先秦的哲學著作而來,如《周易.繫辭》中有「言不盡意,書不盡言」之語,意即語言及文字均無法把一個人想要表達的意思,百分百地表達出來。像《莊子.秋水》篇亦有「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的觀點,認為語言文字,一般只能表現事物之大概;當中最精妙的意思,往往無法用語言適切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