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為體,功能為用

《語言是溝通的媒介,語言學家韓禮德指出:「在同一文化下,為了要表達某一交際功能時,會使用約定俗成的語言方式,以達到有效溝通。」這些固定的形式,稱為文類。不同的文類,有不同的文步(即鋪排步驟),以呈現不同的面貌。因此,寫作時辨清文類的特色,可以幫助同學寫成一篇恰如其份的作品。

很多同學都認為議論類的文章難寫,通常只知道這類文章必須包括論點、論據和論證三個部份,但如何鋪排才是致勝關鍵。嚴格來說,議論類的文章可以細分為游說和評議。

游說的傳意功能是就一個立場,陳列理據,展現作者個人對某一事物的觀點。撰寫時,首先指出論題,即是提出個人的立場,並可運用一些反問句式,連貫鋪排,預告該立場獨特之處,引起讀者關注。然後提出支援觀點,這裏需要輔以充足的論據和例證說明,甚至引用數據和權威說法,增強說服力,直至各個支援觀點完結為止,所以支援觀點可以多達三個或以上。最後就是重申立場,將前述的支援觀點撮要並再一次強調文首的個人的立場,增加感染力。

評議的傳意功能是就某一特定事件展開討論,當中涉及正反方面的論述,從而得出結論。撰寫時,必須提出涉及的議題是甚麼並且劃定範圍,以免予人口實,無限延伸,導致錯漏百出。接著以主題句的形式,列舉各個支援的觀點。為了讓討論更形客觀,可以列出反對的觀點。但這裏必須要小心,所謂反對的觀點是將對立的一方之缺點進一步暴露出來,形成己方的立場更為堅實。評議的最後就是提出判斷和建議,兩者必須共存,缺一不可。有個別評論文章,只懂將別人的長城拆毁,而沒有提供建構良方,顯得未盡完善。

總括而言,要寫得一篇好文章,並非單從字、詞、句着手,而是以更宏觀的語篇角度,鳥瞰文章的格局。文類可以讓我們在特定的語境下,選擇適當的語言,準確表達意思,從而達到指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