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分三類 概念人際語篇

系統功能語言學二之一

人類在特定的環境下,按照自己的意願和經驗,選擇語言表達的方式和內容。傳統的語法分析,未能充分反映句法和語義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未能體現說話者對於周遭事物的認識或經驗的模式。相反,系統功能語言學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語言的功能區分為三類:概念、人際及語篇。概念功能即是人與人之間傳遞訊息,其內容就是該說話者的經歷,而表述這經歷所涉及的過程,稱為「及物過程」。除了過程外,尚包括誰人參與、何種境況。簡而言之,即是參與者、過程和環境,三者統稱為「及物系統」。

「及物過程」分為物質、行為、心理、言語、關係、存在。至於環境成分則區分為程度、位置、方式、身份、事情、角度等,通常由介詞詞組、副詞詞組或助動詞所組成。

「及物過程」有多種

物質過程表示做某件事的過程,它涉及動作者、目標。例如:同學做完功課。同學是動作者、做完是物質過程、功課是目標。

行為過程即生理或心理的行為過程,它涉及行為者,其重點在「情況怎麼樣」。例如:小明哭了。小明是行為者,哭了是行為過程。

心理過程即感覺過程,它涉及感覺者、現象。例如:我喜歡吃炒飯。我是感覺者,喜歡是心理過程,吃炒飯是現象。

言語過程即以語言形式來表達事情的過程,它涉及說話者,偶有涉及受話者。例如:我告訴你。我是說話者,告訴是言語過程,你是受話者。

關係過程即識別的過程,它涉及載體或被識別者、屬性或關係。例如:他是律師。他為載體,是為關係過程,律師為屬性。

存在過程即實體存在的過程,它涉及存在物。例如:房間內有一部影印機。房間是地點,有是存在過程,影印機是存在物。

傳統語法分析的項目,涉及詞性和句子成分。例如:「我告訴你。」和「我喜歡吃炒飯。」,兩者的「我」被歸為名詞、主語;「告訴」和「喜歡」是動詞、謂語,但及物系統則可指出「我」分別為說話者和感覺者;「告訴」和「喜歡」則分別為言語過程和心理過程,兩者都可反映句法和語義之間的關係。

下期筆者將為大家介紹語篇功能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