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視覺 女性書寫

溫詞的女子心思二之一

溫庭筠(公元812-870年),字飛卿,太原(今山西)人。溫在文壇上,與同期的李商隱、段成式齊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其作品便得名「三十六體」。《舊唐書.文苑傳》有這樣的記述:「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絃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說明溫氏操行一般,懂當時的流行音樂、並能填文辭艷麗而浮華的詞。由於經常出入歌樓,溫庭筠與歌妓接觸頗多,故對她們的情感思維、打扮、形貌、甚至閨中器物等,皆有相當細膩的觀察,因而擅寫各式各樣的女性情態。溫氏以男性的身份和視角,透過筆墨道出女子的心思,恰如現代社會那些出色的化妝師、髮型師及服裝設計師般,他們為女性畫妝、設計髮型和服裝,絕不亞於異性,甚至比女性更了解自身的獨特之處。溫氏除了寫詩,還填了相當數量的詞,是晚唐的著名詞家。先看他的名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眉形似山 髮鬢如雲

上闋以「小山」開首,一說是眉形的一種,再配以額上的彩妝;若依此意理解,便是女子因酣睡脫妝的情景。二說是指舊日女子房間必備的屏風,一般與床榻相連、並多畫上金碧山水;如循此意閱讀,便可得出一幅富貴華美的構圖。詞人只消「金明滅」三字,即能言簡意賅地勾勒屏風上的閃亮裝飾,被日光照得發亮的動態。「鬢雲欲度香腮雪」,道出主角的髮鬢像雲、想要飄到雪般的腮幫;接著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充分表現了女子慵懶的樣態—懶洋洋地梳洗畫眉,妝容畫了又畫,花了好些時間才整理好儀容。

閨中寂寞 形單影隻

下闋「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反映詞中人對梳妝的堅持:在梳妝鏡前不忘也加一面「後鏡」,以確定自己裝戴妥當;詞人以這句作過渡,引出閨中女子的寂寞情感:藉著「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一語,說明女子在熨得平整的短衣上,繡有成雙成對的鷓鴣,映照出影隻形單的氛圍。

此外,溫氏還擅以靜態空間、場景來寄寓人物情感,筆者將於下期和大家一起鑒賞溫氏的《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中的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