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二晏詞 之一
我們在閱讀語文課的指定讀本或課外的文學作品集時,很多時候,也會連帶看到作家的生平簡介。大家有否想過,為何我們要認識作者生平?其實文學作品的內容,往往反映作者的生活環境、個人境遇、見聞或心情;因此,若我們對作者的背景有所了解,便更能意會他們筆下的文字內容。就如北宋的兩位詞人──晏殊、晏幾道父子(世稱「二晏」或「大小晏」),父親是太平宰相,際遇平順、未遇波瀾;兒子本屬貴家公子出身,後來父親辭世、家道中落,更因事下獄,晚年窮困辛苦。
年月不返 花落燕歸
晏殊(991-1055),字同叔,有《珠玉詞》一卷傳世。他的詞多寫昇平之貌,《宋史》說他的文字「贍麗」、「閑雅有情思」,意即典雅而華美。劉大杰先生認為,他「精於鑄煉語言,善於捕捉一剎那的情景」,且看他寫的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一首曲子、一杯美酒、亭台斜照,恰好構成一幅富貴閑雅的平靜畫面。舊日的天氣景觀未曾生變,讓人頓生對天地的感觸,問道日落過後,日照何時再來;詞人在下闋着力於近觀描寫,仔細勾畫悼惜春殘的意境:對花落雖無可力挽、但有幸跟燕子重逢,正是「目送時光消逝」與「重拾昔日情感」的工整對照。最後一句,概括作者獨自一人,來回瀰漫幽香的園中小徑,感傷年月去而不返。晏殊把很多細碎的意象,由近(曲詞、酒、落花、燕子)而遠(天氣、亭台、夕陽、香徑)的漸次羅列,引領我們賞味一抹淡雅馨香,從容道來「花落燕歸」的哲理。
相較於父親的際遇平順,兒子晏幾道卻遭逢起伏,筆者將於下期和大家分享晏幾道的《鷓鴣天》(彩袖慇懃捧玉鐘),一窺他們父子倆不同的生平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