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二晏詞 之二
上期筆者和大家賞析了晏殊的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這期,筆者將繼續和大家一起賞析晏幾道的《鷓鴣天》(彩袖慇懃捧玉鐘)。相較於父親的際遇平順,兒子晏幾道卻遭逢起伏,我們從這兩首詞所描述的意境中略窺一二。
晏幾道(約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故詞集名為《小山詞》。跟晏殊詞的雍容氣息相比,其幼子幾道的詞作,顯然多了悲慼感傷之跡。評者多認為小山詞充滿淒楚而哀怨的情調,從他的《鷓鴣天》(彩袖慇懃捧玉鐘)即可見一二:
彩袖慇懃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追憶前事 沉浸歡樂
滿腔皆是小山的追憶之思:當年、別後、憶相逢、相逢卻怕是夢……幾道回想前事,眼前身穿綵衣的歌女,慇懃地給自己勸酒;盛情當前,自是甘願、盡情而飲。徹夜歌舞,把時間消磨淨盡-月光本照在楊柳梢上,小山與友伴沉浸在歡樂當中,不覺月色已然低垂;桃花扇隨興盡而靜止,不再舞動生風。
懷緬昔日 字字傷情
詞人在下闋,流露懷緬昔日歡聚之情:自從分別後,屢次夢見與對方在一起;如今難得與當天共歡的女子重遇,就盡把手上的燈照了又照,生怕自己眼下所見、只是場夢。上片盡書歡暢的情節,好比煙花綻放,璀璨而深刻;對照下片筆鋒一轉,低徊往事、戀戀不捨──即見小山所經驗的沒落處境,字字薰染感傷情調。
就以上二作來看,晏殊的《浣溪沙》一語到底,漸次開展情感的遞進;晏幾道的《鷓鴣天》則先揚後抑,跟父親的手筆不盡相同,表達得委曲而深細。因篇幅所限,這裡只能從父子二人的芸芸作品中各舉一例,望能跟讀者分享二晏作品的一鱗半爪,並從詞作內容,窺見他們的生平(大晏際遇順達、小晏遭逢起伏),恰好能與其詞作作一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