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銀幕上重溫余園

熟悉香港歷史的人也許會知道,位於淺水灣畔的「御苑」,它的前身是仿哥德式堡壘「余園」,由著名的余仁生店老闆余東璇興建。余氏家族跟香港影視界扯上千絲萬縷的聯繫。邵逸夫在 1920年代被邵老大派駐星洲,在新加坡的余東旋對邵氏兄弟甚為賞識,常常邀請他們到家中作客。余東旋有十三名兒子,全都送到英美讀書,余氏第十二子余經緯學成返回香港,與電影界人士往來甚密,跟國泰影業的老闆陸運濤友誼良好。陸運濤夫婦來港,余經緯曾招待陸氏入住位於淺水灣的余園。1956年陸運濤 41歲生日,陸氏被邀到余園舉行舞會,當時隨着陸氏來港的東南亞各地的男女明星,幾乎全體被邀請到淺水灣余園。衣香鬢影,盛極一時。(見《設計新穎生日蛋糕》,《國際電影》21期,1957年7月。)

陸運濤轄下的電懋影業,在這幢位於淺水灣的別墅拍了幾部電影。別墅花了四年依山而建,佔地105,007平方呎。著名作家張愛玲跟淺水灣也屬有緣,她為電懋寫的第一個劇本《情場如戰場》(1957),就是在這幢別墅取景的,而她的傳世名作《傾城之戀》,也以淺水灣酒店作為背景。淺水灣酒店建於 1920年,曾經招待名人,如文豪蕭伯納和海明威、美國影星馬龍伯蘭度、西班牙卡斯王子等。改編自韓素音小說的好萊塢電影《生死戀》,也曾在淺水灣附近的南灣取景,淺水灣的浪漫形象,就這樣在好萊塢電影上被塑造定型。張愛玲這部《情場如戰場》很受歡迎,連映了二十二天,觀眾超出二十萬,票房收入達港幣十五萬四千元,刷新了十年來國語片的最高票房紀錄。

(見《「情場如戰場」刷新票房紀錄》,《國際電影》21 期,1957 年 7月。)這個電影故事,可以說是張愛玲為演員林黛專門度身訂做的,講述一位千金小姐以征服男人為樂,電影裡的別墅場景,就是在淺水灣余園拍攝。如今余園已經拆掉,只能夠在光影裡,重溫這幢歐式建築物的風采,以及它所代表的舊港英時代,香港上流社會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