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國文化的傳統價值,往往能帶給現代人許多新的思考角度,無論策劃與經營,修
身與教研,甚至點化人生,在在都能令人耳目一新。《莊子.山木》篇記載了一個耳熟
能詳的故事──怪鵲的故事。
莊子到雕陵的栗樹林遊玩,看到一隻怪異的鵲從南面飛來停在栗樹之上,鳥翼張開有七
尺寬,眼睛有一寸大。怪鵲觸踫到莊子的額頭,引起莊子的注意。莊子執起地上的石子,
闊步向前。這時,莊子看到一隻蟬停在美好的樹蔭下怡然自得,忘掉身後的情況。螳螂
乘 遮蓋物正準備從後捕獲前面的蟬,這時,剛才說過的怪鵲,原來正來到螳螂身後,
想從中得利。怪鵲專注捕捉螳螂,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卻忘掉思考事情的真相。這一切莊
子都放在眼裡,想到這裡,莊子突然心中一慌,想到事物互相連繫和互相牽引規律。於
是掉下石子轉身離開,這時山林管理員卻驅逐莊子並責罵他。
專注外物卻忘記自身
莊子回家後,不出廳堂三個月。追隨的弟子問莊子為什麼突然如此?莊子回應說,自己
專注外物卻忘記自身,觀看混濁的水溪卻迷惑於清澈的河水。從一眾老師那裡學習入鄉
隨俗,但是現在來到雕陵的栗子園就忘記了自己身後的情況。怪鵲觸踫我的額頭,在栗
樹林就忘掉思考事情的真相。山林的管理員以為我製造事端,我所以不出廳堂。
這個怪鵲的故事帶給我們幾點啟發:
1. 事物是互相連繫和互相牽引的。一事與另一事因果互連,牽一髮而動全身,眼前的
決定,影響日後的運作。
2. 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日後更大的可能。蟬「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見得而忘其
形」和怪鵲「見利而忘其真」,都是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後自身的安危。眼前與身
後,短暫與長久,是運籌帷幄的羅盤。
3. 專注於某一事情,就會忽略另一事情,以致忽略全體。專注怡然自得,忽略身後的
螳螂;專注捕蟬,忽略身後的怪鵲;專注螳螂,忽略身後的怪鵲;專注怪鵲,忽略身後
的管理員。能顧全不同環節,掌握全體,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別停留在螳螂捕蟬上,
更要看怪鵲、管理員和莊子。
4. 專注外物卻忘記自身,追逐外在的事物,忘卻自己的方向。怎樣替自己定位,替自
己的處境設想?莊子不出廳堂,正是在閉門思考自己的處境,由怪鵲看到自身的存在境
況。
5. 活用二元思維。自己與他人、主體與客體、眼前與日後、短暫與長久、專注與忽略、
向前與身後、固守與突破等,運用二元思維,啟導策劃與管理,讓執行和決定更能在地。
螳螂捕蟬是道家以陰陽變化來思考,應用到生活上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