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每隔數年就翻拍武俠小說名著,金庸的作品更是久踞翻拍榜首,十多二十年間已不知有多少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了。電視台選取《射雕》、《神雕》作改編劇本,除故事動人、情節波瀾起伏外,俊男美女的人物形象更是擄獲觀眾眼球的主要原因。但眾多金庸小說中,筆者卻獨愛《飛狐外傳》。恩怨情仇、愛恨交纏等武俠小說必備元素,自不用多言,難得的是女主角與別不同,一反常規以醜女為女主角。
且先看程靈素出場的描寫。「一雙眼睛明亮之極,眼珠黑得像漆,這麼一抬頭,登時精光四射」。眼睛為靈魂之窗,如此一雙明亮的眼睛,理應配對出眾的容貌,但金庸接着卻寫她「容貌平平,肌膚枯黃,臉有菜色,似乎終年吃不飽飯似的,頭髮也是又黃又稀,雙肩如削,身材瘦小,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歲,身形卻如是個十四五歲的幼女。」(《飛狐外傳》)
貌醜非死因
由此已看到作者的用心,突破一般小說女角的固有形象。那「貌醜」是否程靈素的「死因」﹖非也。金庸在後來為程靈素加添了艷色,雖非美人,但也「有一股嫵媚的風致」,一笑之下,更是「神采煥發,猶如春花初綻」。胡斐更明言她「決不是醜丫頭」。
若非「外貌」的問題,金庸究竟以什麼理由令程靈素的結局變得合情合理?
程靈素之名由兩大醫經《靈樞》和《素問》而來,單看其命名,已知與「醫」有關。醫者救人,自應獲得世人尊重。而程靈素在書中救過不少人,如胡斐、苗人鳳、師兄之子小鐵等,亦以其聰明才智替胡斐解決不少困局。如此心性善良之人,有何空間讓作者發揮,以鋪排其不幸結局﹖
一反傳統 心地善良
金庸的匠心就是安排程靈素為毒手藥王的關門弟子,用毒本事最高。亦正因如此,雖人才出眾,對男主角胡斐一往情深,但仍得不到所愛。用毒在武俠小說中是極惡的行為,為人所不齒。究其原因,與俠的精神和道德觀有關。
武俠小說主角往往要經過重重艱辛、勤學苦練,才能磨練心志,練得一身武功。而用毒卻是「捷徑」,不受年齡、體格、天資所限,與「武俠」修練的重心相反。
且俠者需行事光明磊落,救急扶危,而下毒之人卻偏要從暗處下手,以殺人或控制別人為目的,兩者的用心正是南轅北轍。
武俠小說中人物的技能就是其品格的代表,純樸正直的郭靖適合渾厚沉實的降龍十八掌、靈活滑頭的韋小寶剛好配合神行百變,在《飛狐外傳》的故事中,作者精心安排程靈素為用「毒」高手,卻心地善良,一反傳統寫法。但卻又以其不得所愛的結局配合武俠小說道德標準,讓人物既有新意而又不違反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