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寫應徵信 爭取面試機會

在久遠的年代,我們在學時需要學習「尺牘」,當中包括書信。時至今天,香港的中文課程曾多次修訂,已經產生很大的變化。讓人驚訝的是,大部分中學的課程竟然沒有教授應徵信!

如果在中學階段不教授應徵信寫作技巧,那麼這些畢業生如何求職?縱使大家可以在坊間購得相關參考書,但是大家能確認這些參考書作者真的懂得應徵信嗎?事實不然。

某些中文應徵信的參考書,只是把英文的格式或英文習慣用法硬抄過來,把它包裝成中文應用文的寶典。讀者不知其真偽,原文照錄。

另一方面,應用文講求目的。如果目的設定錯誤,就會失去功能。那麼應徵信的目的是什麼呢?很多人都認為它的目的就是獲得工作機會。

當然,我們書寫應徵信,最終都想獲聘。然而在入職前,都需要完成一些步驟,經過面試,方會動筆簽約。所以撰寫應徵信是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它的目的並非入職,而是爭取面試機會。

應徵信的結構,一般可以分成四段:引言、工作經驗、學歷和結語。

起首打招呼 寫來信目的

起首的引言,作用是跟閱信者打招呼,因此,只需簡單交代你從何處得知該職位空缺,並表示有意應徵該職位。例如:本人於某年某月某日從某報得知貴機構招聘文員,故來函應徵。

有些冒失的應徵者,只寫「本人於某年某月某日從某報得知貴機構招聘文員」,沒有下文,道出來信目的。這種寫法,從語氣來說,並不完整;在結構方面看,也不能帶出下一段文字。

應徵信的第二段,有些人建議寫學歷,有些人則建議寫工作經驗。究竟如何判斷?以香港的情況來看,應該先寫工作經驗。僱主在刊登招聘啟事時,已註明學歷要求和工作年資。

基本上,來信應徵的人士,學歷的差距不大,而且香港各所大學的教育和學校生活大同小異,可以凸顯個人能力的地方不多;相反,工作經驗的差異可以很大,所以應該先寫工作經驗,以突出個人的優勢,增加面試機會。

有些職場老手,已經打滾多年,工作經驗相當豐富。不過,在寫應徵信時,切忌把所有工作經驗都塞進應徵信內,宜篩選與新工作有關的工作經驗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