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書寫習慣,印刷也有機會使用不同的字體,不便教學,《常用字字形表》(下稱《字形表》)的出版,乃依據專家的研究結果而訂,旨在減少學界在字形教學上的分歧,「提高語文教學的素質,減少學生學習上的困擾。」
Author: 林嘉頴
從甲骨到行書演變由繁至簡
文字為人類文明的產物,字體則是文字符號的體式。不論中外文化,當中的文字皆經歷了不少演變,才成為今天成熟的體系。以中國漢字為例,漢字的字體演變,主要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及行書等幾個發展階段。字體的演變一般是緩慢和漸進的,新字體出現不代表舊的就要廢除,而是要經過一段新舊並存的時間,才由新體代替舊體。可是這不代表舊體就此消滅,只是並不在社會通行而已。就像今天,我們仍很容易見到使用小篆的圖章及書法作品。
五絕武功雖高 大俠只有一個
金庸認為「小說中所寫的,通常是特異的、不正常的事件與人物。武俠小說尤其是這樣。」(金庸《韋小寶這小家伙》)雖然不是所有「俠」皆能「武」,但有些武俠小說為增加小說的可讀性,特別渲染俠客的武藝,有的更賦予主角特別能力,他們不但精通武藝,還懂得法術,可把劍化為寒光成為飛劍,或馭鳥飛升,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便是當中的經典。書中以四川峨嵋山的神奇傳說為創作背景,設有劍仙一類的神仙人物,不但能飛行絕跡,更能一道白光,用手中的飛劍,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
騎士俠士 似而不同
中世紀的歐洲與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可謂十分相似,各國交戰頻繁,封建貴族階層為穩固自身的權力,便建立他們的騎士軍團來統一力量。凡能以馬匹裝備為封主參戰並接受冊封者,皆可為騎士;國家又以采邑作為騎士制度的經濟基礎,進行層層分封,人們皆以受封為騎士感到自豪。
行事不合律法 背後品德高尚
由於俠客一般不受制於法律,行事果斷,個性鮮明,所以他們的事跡,往往是人民感興趣的內容。傳統文本中,我們常見「俠」與「武」並舉。然而,是否凡「俠」皆可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