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粵語二之一‧粵講粵文化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地方菜餚的選料、切配、烹調方法等皆各有特色,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這些地方菜餚在經歷長期的演變後更自成體系,在中國影響較大的有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中央電視台為讓大家對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於是製作了《舌尖上的中國》,希望對各地美食的紀錄,訴說味道與地方文化的關係。

語序不同 表意有別

由於漢語缺少形態標誌,我們用詞造句來表情達意時,往往會借助詞語的排列次序來表達語意。例如,用「他」、「不」、「怕」、「辣」四個詞,按其位置先後,可配搭成不同的句子,分別有不同的意思:

知乎者也

倉頡、速成等中文輸入法,真的為現代人的文書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可是也帶來另一個影響:我們更容易執筆忘字。上述兩種中文輸入法都是將漢字的結構分成字首、字身,再取當中的頭尾碼另行組字。使用中文輸入法久了,有時或許會忘記一些多筆劃字的精確寫法;甚或忘記那個字應怎樣寫時,便打開電腦,在文書檔案中輸入頭尾碼,再在清單中尋找所需要的用字。相信這些,都是不少現今都市人曾有的書寫經驗,也證明我們越來越倚賴電腦輸入法,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電腦所提供的字形都是全對的嗎?與傳統的書寫字形,真的毫無分別?

非常名字

「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東諺語,當中的情況孰真孰假,我們無從得知,但從名字中卻可一窺家中長輩的期許。家長每次為小朋友想名字便如臨考試,既要思慮當中意思,又要考量每個讀音,避免他朝被頑皮的同窗借題發揮,變成混號;考究一點的,可能還要配合八字命理。是以每一個名字都是形、音、義的結晶品,滿載父母親人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