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向來被評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詞作很能表現細膩的觀察力和心思,故能傳頌千古,為人稱許。在易安居士的詞集《漱玉詞》中,有一闋不着清麗之跡的作品《漁家傲》:
Author: 邱月兒
雪泥鴻爪無人記 事過境遷不再提
晉.陶淵明所寫的《雜詩》十二首之一,談及人生驛動不居,旨在勸人珍惜寸陰──「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道出古人時有飄泊不定、離鄉背井的際遇。
易安填詞多離愁 國破家亡思故土
李清照(公元1084 - 1155),號易安居士,為北宋著名詞人。父李格非為著名的學者及文學家,其時為官至禮部員外郎;母為狀元王拱辰之孫女,並具文學修養。如此充足的教育條件,滋養李清照日後的文學成就,就如王灼於《碧雞漫志》所言:「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東坡貶黃州 創作遣情懷
蘇軾在45歲的時候,被貶官到黃州,停留四載。在此期間,蘇軾憑藉隨遇而安的心態,於初到黃州時寄住定惠院僧舍,後來遷居到臨皋亭,並在友人的幫助下請得荒地數十畝。
讀《滕王閣序》 學四六駢文
駢文是古代特有的一種文體,其句多四六對仗,故又稱四六文、駢體等。在文學歷史的發展進程裡,早在《詩經》、《楚辭》、漢賦已見偶句;時至魏晉,因當時流行綺麗文風,文人大量使用排偶,如曹丕《與吳質書》、曹植《洛神賦》等作品,已初見駢文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