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啟者:
關於「更換救護車」的建議
香港的醫療急救事故,主要都是靠救護車提供交通上的支持,讓傷患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送抵醫院治療。近年香港人口不斷增長,醫療事故增多,救護車出勤的次數也日益頻仍,這也加快了車輛的耗損。然而,救護車的更換制度卻存在不少問題,導致車輛更新乏力,影響服務質素。其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制度僵化
無論任何政府車輛(一般、緊急及特別),都需達致以下幾項準則,有關部門才考慮更換:車齡、行車里數、維修成本。然而,此三項都沒有賦以明確的規定,也沒有具體的參考數字。另外,就算符合上述要求,政府一向做法是只批准更換三至五成數量的車輛,即要求換100輛,只批准更換30至50輛,其他一概拖延。因此,問題日積月累,後果堪虞。
二、後備資源不足
後備資源不足的問題,消防處多年來已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得不到改善。現時,有一半救護車需要24小時運作,損壞機會比一般車輛為高;同時救護車出勤時,雖然已啟動藍燈、警號及在安全情況下在道路上高速行駛,但始終較有機會發生交通意外。
救護車耗損問題基本上分兩大類:
- 新界區:長途,長時間行駛,每天行車里數約300至400公里,平均每年行車里數約100,000公里。
- 香港及九龍區:短途,但出動次數頻密,每天行車里數約100至150公里,平均每年行車里數約40,000公里。
從以上數據分析,駐守新界區車輛約四年時間便已走400,000公里(不符高車齡要求),但駐守香港及九龍區的車輛行走同等里數,則需用十年時間(不符高行車里數要求)。所以目前有數十輛超過10年車齡及行車里數超過400,000 公里以上的救護車,仍在提供值勤服務,這就是後備資源不足下的結果。
三、購買需時
救護車並不能在市面上購買。除了招標需時外,救護車的設計及裝備,是有特殊要求的(如滅菌地板、車廂負塵裝置、通風系統及隨車裝備等),基本上最少要兩年或以上時間才能完成購買過程。既要符合規定後才可購買,而購買又需時,現在服役的車輛老化、勞損的情況便日益嚴重。
四、耗電量大
救護車另一個問題是耗電量龐大。車內空調非常耗電,加上第三代派調系統的使用,以及緊急事件都需使用的大燈、警號等,使救護車的耗電量十分龐大。然而,現時的充電系統根本不能滿足上述需要,特別在出勤頻密的情況下,車輛根本沒有足夠時間充電,結果影響服務質素。
救護員會建議
救護車不止是交通工具,更是「救命」工具,救護車的效能直接影響救護服務的質素,以及影響市民的生命及健康。因此,我們在有關問題上,提出以下建議:
- 現時政府更換車輛之一貫準則並不適用於救護車之上,應重新訂立只適用於救護車、而且更靈活有效的準則,讓車輛得以定期更新,保持質素。
- 必須增加後備救護車資源,除可確保救護車數量足夠外,更可減輕車輛的勞損,改善維修時間倉促的問題,同時再不會出現只有救護員當值,而無救護車可用的情況。
- 應改善購買救護車之計劃,例如政府應提早兩年時間作出批示,配合車齡更換,而不是待救護車產生了問題,才意識到更換的需要。
- 改善電力供應。目前機電工程署及供應商已設法提升發電量或改善耗電量,希望日後在大量更換車輛時,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如能直接優化充電設備,則更有效地維持服務質素。
救護車在醫療體系上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我們促請政府能正視救護車損耗的問題,並採納上述建議,讓香港的醫療質素維持在高水平,市民的健康和性命得以保障。
此致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XXX先生
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
XXX 謹啟
2008年10月24日
(來源:保安局,2/12/2008;為便於教學,文字略經刪改。)